本文僅將一系列有關當年廣場協議與今天的美國對全球主要國家發動的貿易戰的事實、背景與數據呈現出來,讓大家能了解當下的貿易戰與1985《廣場協議》的差別。數據由筆者在各個網站提取,並作交叉換算,所以未必完全準確,但應該仍有一定的參考價值。筆者希望藉此在今天中美貿易戰陰霾密布的今天,帶來另一個思考的角度!
A. 涉事方經濟體積一覽:
1985年《廣場協議》(註1)
|
2018年特朗普發動的貿易戰 (註2)
|
美國 (GDP 43,460億美元)
|
美國 (GDP 193,906億美元)
|
日本 (GDP 14,010億美元) 即美國32%
|
歐盟 (GDP 172,776億美元) 即美國89%
|
西德 (GDP 6,587億美元) 即美國15%
|
中國 (GDP 122,377億美元) 即美國63%
|
法國 (GDP 5,598億美元) 即美國13%
|
日本 (GDP 48,721億美元) 即美國25%
|
英國 (GDP 5,342億美元) 即美國12%
|
加拿大 (GDP 16,530億美元) 即美國9%
|
小結:美國1985年是世界超霸,一國佔全球GDP 35%,今天已降至22%。而當年美國的對手日、德、法、英全部加起來,僅佔美國GDP的72%。今天僅歐盟及中國已分別佔美國GDP 89%及63%。
值得提出一點:當年的世界還有一位GDP全球排第三,但軍力與美國不相伯仲的蘇聯。而當年的日、德、法、英全部都是活在美國的軍事保護傘下。而日、德兩國因為身為二戰的戰敗國,軍力及政治受到美國極大約束。所以,當年美國發動貿易戰,並能成功逼使日、德、法、英全部讓步投降,是有獨特的時空背景。
大家可能有所不知,時至今天,美國駐於日本及德國兩國的軍隊規模,仍是其海外駐軍規模的第一及第二位。當然,今日美國駐軍德國,僅能視作美國作為北約龍頭在歐洲的駐軍,與1985年美國駐軍德國時有極大的差異。今日貴為歐盟盟主的德國在政治上及軍事上雖則仍受制於美國,但已不再是美國的附庸。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A7%90%E5%A4%96%E7%BE%8E%E8%BB%8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