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17日星期四

井底嘩 (二):中國經濟爆煲論的爆煲 之 亂問亂答 (債務篇)

前言:以下問答環節,是應老王兄於 井底嘩 (一):中國經濟爆煲論的爆煲 一文中的留言要求下而寫成。本文以簡單的問答形式去解釋上述文章的邏輯,藉此讓博友能從另一特別角度去思考一下城中所謂專家或學者的一些中國爆煲偉論

筆者希望也借此澄清一下,筆者並非中國經濟硬好派。筆者一直表明中國在中美貿易戰中會受一定程度的傷,甚至重傷,只是筆者認為如果中國重傷,美國也一定會受相若程度的傷害。如果要量化相關的損傷,筆者認為如果中美無法在2019年初達成停戰協議,中國對美出口可能下跌20-30%,連帶其他相連的效應,中國經濟可能出現1-2%的經濟增長損失。但中國可以透過其他措施,比如:大幅個人及企業稅、貨幣適度貶值、增加基建等等來彌補部份損失。最終的經濟增長降速可能只會在1%以內,2019年經濟增長甚至可能仍舊企在6%以上。

反而中國經濟爆煲論者,極之需要說明他們口中的爆煲究竟是指甚麼?究竟是中國經濟增長由6.5%,減到6%,5%,4%,還是零增長或負增長?筆者認為爆煲這類情緒化用語可免則免,畢竟你口中的爆煲,極可能代表中國的經濟增長率,仍然比美國幾十年來最偉大的強勁增長(3-4%)來得高。同一句爆煲在大眾的認知,可能是等同美國金融海嘯式的爆煲。若果無心散播恐懼,請量化相關的影響。

井底熱話:主流傳媒過去三十年經常鼓吹中國爆煲論,尤其不少專家認為中國債務佔GDP 25X%,必然爆煲。但為何過去三十年,中國無爆過,爆煲的卻每每都是歐美經濟體呢?

噏左三十年都未爆,爆少陣啦!你聽下我解釋先啦!(設計對白)
圖片SOURCE : 伪基百科 胡杏兒

http://cn.uncyclopedia.wikia.com/wiki/%E8%83%A1%E6%9D%8F%E5%84%BF?variant=zh-mo

亂問1:甲有手上有現金100萬,月入2萬,同銀行借200萬,每月還2; 乙手上無現金,月入2萬,同銀行借200萬,每月還2萬。那個風險高?失業時,邊個爆煲先?(思考國家GDP比的意義)

亂答1:以國家層面思考,總負GDP,大約可以類比為個人資產負債表中的負與年收入比。總負GDP越高,風險似乎是越大。但這個比率的盲點是完全沒有考慮過現金水平。對於崇尚有幾多使幾多,甚至先使未來錢的歐美經濟體來說,這個比率可能尚有丁點參考價值。但對愛好儲蓄的中日韓來說,這個比率的參考價值則大為降低。因為組成國家經濟主要部份的大部份國民本身都對自己的資產負債均進行相對保守的評估,大部份國民都有一定儲蓄,當經濟不景,甚至失業來到,都有現金支撐一段時間,甚至會死頂都要還款,而不會選擇走數或違約。情況就有如1997年香港負資產與2008美國次按風暴,前者大部份港人頂到供完樓,美國卻出現大量放下鎖匙走人的業主。簡單而言,現金的支撐與民族性絕對減低了系統性風險。
 用一個形象化的演繹,如果單看下面第一幅圖:在總債務佔GDP的計算中,按IMF的數據,2016年,中國的居民負債竟然獲評估為佔44.2% GDP。但按常識去理解,實質是淨資產(25% GDP)才對。所以,在考慮總負GDP比時,應同時參考各個經濟部門的與現金比,甚至同時參考國家總負債與M2(M3)比。同樣地,今天說本港樓市高風險的"磚家",有否評估過有多少手持物業的師兄師姐,手上有多少現金在手?就算沒有現金在手的,很大部份也懂得在高位加按儲定資本過冬。所以,用總負GDP這個比率作為衡量國家債務風險,很容易以偏蓋全。


SOURCE : http://finance.eastmoney.com/news/1350,20180116822337219.html

當然,有很多人可以說內地的居民存款中大部份是富人的存款。遺憾地,筆者無法找到中國居民存款分佈的資料。但美國家庭淨資產 1:99 的資料,筆者倒找到一份,如下:


 SOURCE : https://dqydj.com/net-worth-brackets-wealth-brackets-one-percent/

原來仲有個美國網站有個Net Worth by Age Percentile Rank Calculator,有興趣可以試下睇下我地這群窮到爆的香港人,對比牙醫話有錢到頂到加息5%仲十分壯健的美國家庭,以淨資產計究竟有多寒酸?BTW,原來皮老闆以淨資產計,是美國頭5%家庭!勁!(SOURCE : https://www.shnugi.com/networth-percentile-calculator/)


亂問2:甲了銀行200萬買樓,間樓1000萬,乙一樣借了200萬買樓,間樓值220萬,邊個易爆?(思考總債務的意義?)

亂答2同上,以國家層面思考,總負GDP這個比率的另一個盲點是完全沒有考慮過資產的價值。再形象一點去演繹上述的概念:在同一總負GDP的情況下,有幾多使幾多,甚至先使未來錢,家無餘錢的美國國民,其實是否應該與總有點家產、股票蟹貨、現金的中港日韓居民放在同一個磅去秤的?
同樣的邏輯,中國三十幾年來所建設的各種各類基建,諸如收費鐵路、收費公路、機場、港口、發電站、石化煉油設施全部都是資產,當真的要出售時,總值幾個錢。但在總負GDP的計算下,全部都與消費品一樣當成一文不值的垃圾考慮。

筆者極之建議中國經濟爆煲論的專家們看看以下關於劉遵義教授的新書的文章。當中有一段指出:"書中對中國2017年有形資本的估量是25.4萬億美元,稍低於當年GDP的兩倍。"美國以建國200年所累積的有形資本亦不過是28.1萬億美元。中國的大量有形資本是否應跟消費品一樣看待呢?
(見下LINK:https://inews.hket.com/article/2248183/%E9%9B%B7%E9%BC%8E%E9%B3%B4%20-%20%E5%8A%89%E9%81%B5%E7%BE%A9%E7%9A%84%E8%B2%BF%E6%98%93%E6%88%B0%E6%96%B0%E6%9B%B8)

正如對股票或債券分析略所認知的人,絕少僅用總負債與年度收入比,作為公司是否有違約風險的依據。真正的風險評估,應該是配合短期負債與現金等價物比、總負債與流動資產比及總負債與總資產比等等。所以,單單用總負GDP這個比率作為衡量國家債務風險,是否真的有很大的參考價值呢?


亂問3:甲阿媽錢,同乙借貴利佬錢,邊個無錢還是被追數,追到跳樓的風險大(思考企向內銀借錢的風險?)

亂答3同上,以國家層面思考,總負GDP這個比率的盲點也完全沒有考慮過借貸方與放貸方的關係。這點對歐美體系來說,借貸方與放貸方的關係是不需考慮的。因為歐美銀行總是晴天派傘,落雨收傘,借得多的確是找死。
但在中國體系下,借貸方與放貸方的關係恰恰是非常關鍵的一點。即是說:同一堆中國企業,2008年金融海嘯時,如果經外資行買落一堆D殺死你的金融毒品,一定會俾外資行一次過一鑊熟式咁全部逼死!但,如果這堆中國企業同內銀買,內銀會係有秩序咁分好多年慢慢一隻一隻咁逐隻釘死佢地。有些有幸挨到經濟好轉時,就有望翻身了。所以,在同一債務佔GDP的水平上,中企借本幣債所造成的企業債風險,與美歐經濟體系不能作同樣看待。
執筆之時,即是2018年12月剛剛就出現了美國高息債券小危機, 話說是2008海嘯以來,第一次當月沒有一家公司能成功在總值1.2萬億美元的高息企業債市場成功發債。(SOURCE : https://www.ft.com/content/1acdfbe0-00be-11e9-99df-6183d3002ee1) 經常說中國有債務危機的人,是否要想想借貴利佬錢危險些,還是借阿媽錢的企業危險些?


亂問4:政府借本幣,同政府借外幣債,邊個風險大些 (思考為何阿根廷為何爆,日本為何不爆?)

亂答4自從美帝QE後,所有主要經濟體都發現原來可以由央行買返自己國家的政府公債。所以,除了歐元區國家外,政府借本幣債的違約率基本上是零。所以,總負GDP中的政府債在QE之後,已並非甚麼易燃品。以此為邏日本總債務佔GDP高達394.1%,當中的235.63%政府債其實可以唔駛點理。那阿根廷為何爆煲,咪因為借左大量外幣債,但外匯儲備不足以償付,再俾親切的IMF之類的超主權組織逼死囉!
所以,真正衡量一個國家的風險是應該以外債佔GDP比。以這個指標看,中國只有14%,香港也只是35%。所謂沒有爆破危機的其他經濟體,比如美國是 98%、德國141%、法國213%、希臘228%及新加坡453%。如果再精細一點,真正的風險應該是非本幣外債佔GDP比。雖則筆者找不到這個數據,但(包括本幣與外幣債在內的)外債佔GDP比只有14%的中國,肯定仍然是安全到不能再安全。


亂問5:政府借大左,同人民借大左,邊個借大左易爆?(思考債的堆疊方法是否比債的總量重要?)

亂答5:日本政府債GDP比率高逹235.63%沒有煲,反而金融海嘯美國政府債務水平遠低於日本的水平爆煲了。點解呢?因為人民借大左,銀行又玩衍生工具玩大左,結果爆煲了,進而更引發全球海嘯。
觀乎過去的金融危機,絕少是由政府借本幣債引發的,大部份都是由借外幣債、人民借大左、或者金融體系玩大左導致的。 因為政府借本幣債借大左最多自買自債(QE)
所以,衡量一個國家是否有債務風險理應是主力觀察家庭債務水平,以及外債水平。當然,生果報會抄埋一碟話你知中國同香港實爆煲。


亂問6:甲村100個人,6X人供完樓,3X個人供有按揭晌身,當中仲有30個人是還左幾年,甚至十幾廿年就黎供滿,餘下幾個人承造7成按揭最近上會,平均借貸比率3X%;乙村出名當房屋是提款機,升左值就加按消費仲借落一身咭數、學生貸款、汽車貸款、股票孖展,邊個易爆?(思考真正的房地產或借貸風險?)

亂答6:甲村的數字大約就香港房地產市場按揭的數字。而且甲村,仲要係按揭回贈2%,都仲有大堆錢晌銀行借唔出。而乙村當然是美國!即係咁:在同一息率水平下,香港同美國那個地方的房地產會比較高風險呢?至於中國呢?購房槓桿率(居民購房新增貸款與住宅銷售的比值,大約可類比為香港新造按揭比率)只有31.9%(註一)。同香港差不多。
只有價格泡沫,而沒有借貸泡沫是否真的能醞釀出巨大泡沫爆破呢? 美國持續加息,究竟是中國、香港,還是美國會率先達觸發信貸市場問題的臨界點呢?會否美國先到臨界點,而需要透過減息甚至再QE去應對呢?

生果報話:梗係香港易爆啦!美國加幾多次息,美國都冇事!香港等跌7成啦!
精明的林太可能會話:

 圖片SOURCE : 蘋果日報

<<上述言論不代表本博立場。精明的林太可能都鬧緊筆者!>>

註一:Source : http://house.people.com.cn/n1/2018/0827/c164220-30252299.html


後記:有關井底嘩:蛙類,與旅行蛙不同,井底嘩常駐井底,有著一片專屬藍天。井底嘩不會被教授、學者、專家、數據所恫嚇,以無知勝有知,無聊勝有聊的獨特視角去批判被傳媒專家霸權所操控的世界。與有特定出沒時間的恭爸蛙不同,井底蛙不定期出沒,用瘋言瘋語向世界怒嘩,嘩出一篇又一篇廢文!

34 則留言:

  1. 小弟也來一個沙發! 謝謝三哥的講解。

    有時在想到底三哥花了多少時間在做資料搜集呢!?

    回覆刪除
    回覆
    1. 恭喜搶到沙發!小弟有鋪癮,喜歡同與主流內外媒所傳遞的主流理論打對台。有時的確要花上長時間去做資資搜集,但過程是十分有趣的。畢竟主流媒體成日錯,卻信眾極多。呵呵!

      刪除
  2. 從嘩(二)轉了去嘩(一)睇,再番黎留番個言支持三兄!

    回覆刪除
  3. 救命呀! 我遇像三人哥點名開我文呀~~~我暈啦~~~

    世界好多人都唔知個爆點係邊, 好似話樓價泡沫呢個爛到唔爛的topic, 因為太貴所以就要爆? 同樣情況因為負債多就要爆? 咁同股票跌得多一定會升有咩分別? 哈哈!!

    其實我最憎就係週期論的人, 我認同全部野都係有週期, 泡沫亦一定會爆, 只係你有生之年見唔見到先, 如果見唔到, 咁對你人生有咩影響? 你又知係七年或十年一個週期? 如果個週期係100 年呢? 食屎啦專家!!

    PS.無知勝有知真係本年最強金句, 哈哈!!

    回覆刪除
    回覆
    1. D KAI 頭專家最鐘意用週期黎嚇人, 股又話周期, 樓又話周期, 月經都未必個個月準啦!! 講起就嬲

      刪除
    2. 不好意思,開了王兄的名字!
      但本文的確是因為王兄一句:"以上六點絕對應該放落你的文章度, 精華呀!!!"而另文寫成的!哈哈!

      刪除
    3. //全部野都係有週期, 泡沫亦一定會爆
      //股又話周期, 樓又話周期, 月經都未必個個月準啦
      王兄這兩句實在精警,套入講了10年的加息及泡沫論,十年人事幾翻新,無論用股樓債權ETF來套息,很多高手早已經套息套到財自了!君不見風兄及皮老闆,早已用了十年光景游了上岸嗎?加息及泡沫論者,究竟是害己還是害己既害人,恐怕需要沉思一番。
      說句重話:認為2019年是爆煲年的人,失望的機會將是十分高。因為中國放水、降準、減稅、穩增長幾乎所有絕招盡出,就是要和美國在貿易談判中拿到一個好的談判條件。假設最終談妥,2019年會是甚麼光景?牙醫會從媒體中消失,毒果會靜待下次機會再唱淡,但我們的人生又白過一年了!

      刪除
    4. 正是呀!!
      我尋日聽番某個已故專家的訪問, 叫香港年青人2016年不要買樓, 樓價不會升超過七年, 我絕對相信呢個係佢的肺腑之言, 但事實呢? "週期"拖遲一年, 你心理的壓力越大, 做錯決定的機會越高, 如果拖到2018 才買, 輸的機會比2016又高了不知多少

      週期可信嗎? maybe, 只係連多久才是一個週期還未能弄清的今日, 不會有值得討論的餘地

      刪除
    5. 老王兄,連小弟的股蟹迷仔倉都家鄉在望了。小弟真擔心又有人以為是崩盤就在眼前,殊不知中國已打了大補針,美國的就業情況,也預見經濟沒有股票市場預計般脆弱。周甚麼期,個個國家不顧後果打嗎啡,似乎煙花仍在後頭呢。。。

      刪除
  4. 多謝三兄詳細文章分析。買得起樓的人看好,買不起的人看淡應該好健康。如果連大量本來過唔到壓力測試的買家都去借呼吸plan又負現金流咁就可能有點過熱,但基礎是穩固的。

    回覆刪除
    回覆
    1. IG兄,借呼吸plan真的風險很高。
      基於自己投資或沒投資甚麼去測市,亦是高危動作!

      刪除
    2. 我同意,投資不是賭博

      刪除
  5. 我覺得一個健全的城市,市民係無論選擇買唔買樓,都能有合理的住所條件選擇,可惜在香港較難見到~

    回覆刪除
    回覆
    1. 香港住屋問題是死症,但近排林鄭似乎在與地產商互動中,透過改劃,及增加地積比,有所斬獲。2023後的私樓供應似乎可以避過斷層。

      刪除
  6. 這個年代仍然以為可以用GDP去衡量中國經濟,已經沒有討論價值。不如先google:向松祚 經濟增長

    回覆刪除
    回覆
    1. 外兄,歡迎光臨。的確有人從造假角度看中國經濟增長。師兄如有做廠的朋友,亦可問一下現在請人是否仍舊困難。如果好易請人,則國內經濟可能真係好淡。否則,這些言論當參考則可。同時值得留意內地出台的刺激措施。石Sir最近有視頻講新四萬億及舊四萬億刺激方案,值得一看。

      刪除
    2. 同時建議師兄小心傳媒與專家們的意見。當你日日見到沉大師及牙醫在鎂光燈處發表吸睛偉論,小心底部已在閣下身後。全兄的熱鬧指數早前已指向死寂,而且很多師兄都在部署撈貨。

      刪除
    3. 「部署撈貨」四個字非常有趣,部署者眾、撈貨者寡,為利好訊號也。

      刪除
    4. 據小弟所知,跟人群倒轉走的,在博界不是小數!去年年尾撈貨增持的師兄們,小弟數得出的至少包括閣下、快兄、本熊兄、飛鳥兄、老王兄、雲地兄等等,還包括小弟這隻閃亮的毛蟹。當然,不能不提一群成功高位減持,而且持續定期月供的師兄。如有遺漏,請補充。

      刪除
    5. 小弟估計神級的風教授、皮老闆、魔兄、止凡兄都有年尾低撈,但上述只是純粹斷估...

      刪除
    6. 三兄說得不錯,面數上的確很多人「有增持」,但從字裡行間、Blog界氣氛可以推斷,以百分比論相信不少是「明增實減」。

      不用說別人,看小弟自己已知,不過我有得賴資金二月回籠,律己以寬呵呵呵。

      刪除
    7. 感謝R兄補充。實際上大部份博客都是保守地增持,甚至對比18年高位是大幅減持。就算小弟同本熊兄都只能確認一二月是安全期,且戰且走,然後等煙花位走人。理論上,中國貿戰讓利美國,美國應該經濟好,但美國隻老牛令人不敢太樂觀。

      刪除
  7. 回覆
    1. 本熊兄,近排小弟忙得很,連老闆谷都很少上。似乎我們「稍後仍有催燦煙花」的估算,命中的機率在提高呢。。。

      刪除
  8. 三兄,很早就閱讀你這篇分析文章,本想寫一些有建設性的話,卻又不想寫廢話...唉,只能留言純支持吧!

    回覆刪除
    回覆
    1. 感謝風兄留言支持小弟亂噏廿四!呵呵!
      期待風兄日後從債的角度去分析一九年前景!

      刪除
  9. 對於痛恨中國,並且期待“支爆論”嘅假中國人來講,等待的確很久很心痛!

    因為中國仍然活得好好的��

    回覆刪除
    回覆
    1. 水兄,歡迎光臨。齋睇數據,以中國咁低的外債佔GDP 同 世界第一多的外匯儲備,而且歐美條老路是:降準,減稅,政府服毒買銀行不良資產,減息,零息,QE,加息收水,減息再QE,崩盤???中國仲未有耐行到零息。坦白說,有些人的想法行前了事實好多步。。。

      刪除
  10. 等我又試下借必定爆煲人仕的觀點, 挑機下先:

    中國的借債量不是單靠官方數字就能作準的, 影子銀行, 地下錢莊, 民間貸款流行, 實際上是靠印銀紙推動經濟, GDP每增長1元, 就要新增6元債務. 為何如此低效? 其中一個原因係新借的錢很少流入實體經濟, 都跑去炒房炒股炒比特幣, 既無助於實體經濟, 反而到處製造泡沫. 另一個原因係錢都借給低效率的國企, 盲目擴張之下造成多個行業產能過剩, 浪費資源.

    特朗普的任務就是給中國製造經濟危機, 恐慌情緒一旦蔓延, 這些泡沫將一一被刺破, 資產價格回歸正常, 甚至因恐慌性拋售過度貶值, 四大銀行資不抵債, 同時擠提... 人民血汗錢化為烏有之後, 接下來就是共產黨的末日了.

    回覆刪除
    回覆
    1. 打稻草人,誰人也會。但問題是對手從來不是稻草人,是要錢有錢,要人有人,要市場有市場的對手。如果中國執意要玩長命的遊戲,恐怕特帝落了台兩次都未見到中國崩盤。特帝背後的猶太金主,是否願意玩鬥長命遊戲,而放棄多年步署才能成事,且垂手可得的中國市場呢。2年後如果是民主黨上場,還有今天能拿到的絕世好雕嗎?愛國?叫猶太富豪愛美國是否想多了?中國叫李爵士愛國都做不到啦!

      刪除
    2. 雲淡兄,坦白說,小弟對爆煲派人仕的言論十分懷疑。
      有關內地GDP每增長1元, 就要新增6元債務,其實可以同時參考美國過去10年GDP,與 M3的走勢對比。根本上全球的病患一模一樣,印多多的錢,經濟都是半死不活。有些人只看到半杯水空的那一半,看不到半杯水滿的一半,更看不到隔離的那幾杯水也是一樣半杯水,甚至有些連隻杯都打爛埋。
      小弟之前覆IG兄:"基於自己投資或沒投資甚麼去測市,亦是高危動作!"基於自己的喜惡去做分析,亦是高危動作!以過往三十年的經濟發展去評估,中國政府遠比那些爆煲人仕的水平為高。
      再送法子金句予爆煲人仕:"比武,你打十次輸十次之後,你會知道自己技不如人。投資,你估十次錯十次之後,你還會以為自己英明神武,依然滔滔不絕。"

      刪除
    3. 多謝三兄認真回覆, 不過我這些都其實只是東拼西湊出來, 似是如非的論點而已, 比起三兄深入淺出的數據分析差得遠了.

      中國爆煲論者, 我覺得很多是先入為主, 例如主觀希望樓價暴跌, 或者香港脫離中國獨立之類, 為了證實自己希望出現的答案而去尋找原因, 卻只能找到一堆穿鑿附會的理由, 只好以語言偽術化妝, 或找同道中人支持, 結果總能把一班無知婦孺嚇得雞飛狗走, 並不意外.

      不過, 比起別人的穿鑿附會, 我們更需慎防自己也有類似的想法. 要是有天真的風雲變色, 轉變在即, 也別因手上一堆中資國企或磚頭, 而編造出國家必勝的幻想, 否則便要受到站錯邊的懲罰, 就像過去十年不願上車的淡淡一樣.

      刪除
    4. //比起別人的穿鑿附會, 我們更需慎防自己也有類似的想法. 要是有天真的風雲變色, 轉變在即, 也別因手上一堆中資國企或磚頭, 而編造出國家必勝的幻想
      感謝雲淡兄提醒!小弟也時刻反覆思考這個問題,以免成為終極巨蟹。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