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9日星期四

瘋狂的磚頭 (十二):錢多人傻,買家亂鋤,刀口上舔血!

上回<< 瘋狂的磚頭 (十一):人心虛怯,業主求死,直插無水花? >>講到,筆者晌原來地頭搓完波,射唔入,空手而回。原本太太打算鳴金收兵,靚觀其變,但筆者心諗都係唔好咁懶,還是趁開左個頭有點動力,再開拓下新區域吧。

新區域方面,筆者選定了兩個細區,都係筆者算係有丁點認識的地頭。會否係傳媒集中報導大面積劈價潮的大西北呢?話說筆者一兩年前,真係試過入過大西北睇過樓,但畢竟離家太遠了,想起要走到入去搞租務就頭都暈埋。所以,今次,筆者所謂稍為擴大過戰線,最終也沒有包括大西北。畢竟筆者又佛又懶,就算大西北漿糊山湖有筍盤,都係收同樣萬零蚊租金,走咁遠為乜呢?

其中一個新區的新認識經紀帶了筆者與太太走了當區幾個單位,仍然全數都係開緊與最高位無乜分別的價。如果相熟經紀同我講一件近傍都冇,筆者會信佢冇,或者仲未有打算放俾我。新認識的經紀同我咁講,仲係有近成N棟的中型屋苑,筆者就唔多信。正如在傳媒高呼峰火連天,滿街筍盤的這一刻,閣下去第一城睇樓,如果有經紀話你知,屋苑成萬個單位都無一個貼價盤,有冇可能呢?直覺話我知,新認識的經紀似乎唔多信我係投資者,仲評估筆者係可以追價的上車客。無法,筆者兩公婆個樣就係咁後生,點睇都唔多似係投資者

圖片SOURCE : https://hk.on.cc/hk/bkn/cnt/finance/20151120/bkn-20151120170525336-1120_00842_001.html

2018年11月22日星期四

瘋狂的磚頭 (十一):人心虛怯,業主求死,直插無水花?

延續前作<<瘋狂的磚頭 ():賣家、上車客、投資者消失之迷>>,筆者10月頭開始睇樓。點解當頭跌去睇樓呢?原因是筆者多年在樓市中,只學會唯一一招,就是 [淡市博大霧]。再直白一點,就是當剛需不見,就是出動的時間。因為有剛需在,自然有願意不問價追入,但求上車的上車客。經紀有得擇,自然會擇好老闆,唔多肯應酬貌似運吉的筆者夫婦。

至於點解唔等到跌定左先去睇樓?主因係筆者斷估是次造成這次淡市有三個原因:年初升得太急;中美貿易戰;及林鄭52折居屋大抽獎抽乾哂需求。在四大經濟體M2/M3仍舊一支火箭咁上,房屋土地供求又無變化下,就算有貿易戰,中美也不見得想攬炒,所以筆者大膽評估這浪細單位最多都係同上次一樣,即係高位四五六球的單位,都係一齊跌一球至球半,換算成大約 20-30%

而觸底時間表,筆者大約是2019年年頭或年中。筆者甚至在皮老闆WHATSAPP谷中,提出有些微可能11月尾林鄭居屋大抽獎後,如果中美在年尾2000億關稅大限前達成局步停火,細價樓可能在居屋抽獎客回流,再加市場氣氛好轉下提早觸底。既然如此,筆者決定不用等待跌定,直接高位叫低一球至球半就算。總之,高位跌一球左右,有~3.5%租務回報就去馬就好。幾時成到,隨緣隨心就好!

筆者跌市接刀的大膽行為自己負責,不在話下。那究竟個市是否如傳媒咁講:[人心虛怯,業主求死,直插無水花?] 筆者這次決定按知名博客二當家之前留言的要求,公開一下筆者如何亂咁黎咁同經紀們打交道,同時讓各位從筆者角度去了解一下目前的市況是否如傳媒所述咁呢。(請注意:筆者與經紀打交道的水平,連快兄及R兄功力一兩成都未必有。所以,下文純屬得啖笑,真心求學,想在淡市鋤返個靚價的,請直接往快兄及R兄兩大樓市高手的地盤刨文求教。)

圖片SOURCE : https://property.hk/article_content.php?author=PHK_TML&id=61302

2018年11月16日星期五

中美貿易戰 (八):圖解1985年《廣場協議》與 2018年特朗普式貿易戰 (下) *全系列完

本文僅將一系列有關當年廣場協議與今天的美國對全球主要國家發動的貿易戰的事實、背景與數據呈現出來,讓大家能了解當下的貿易戰與1985《廣場協議》的差別。數據由筆者在各個網站提取,並作交叉換算,所以未必完全準確,但應該仍有一定的參考價值。筆者希望藉此在今天中美貿易戰陰霾密布的今天,帶來另一個思考的角度!

E. 出口至美國金額佔涉事方GDP / 總出口一覽:

1985年日本出口到美國數字:687億美元,佔日本GDP 4.9%,佔總出口34.1%
 https://www.census.gov/foreign-trade/balance/c5880.html#1985

1985年西德出口到美國數字:202億美元,佔西德GDP 3.1%,佔總出口9.8%
https://www.census.gov/foreign-trade/balance/c4280.html

2018年11月8日星期四

瘋狂的磚頭 (十):人格分裂的佛系收租佬

不經不覺寫了40篇文,寫第一篇 貨幣洪流 ():量化寬鬆、美債危機與全球流動性 是最興奮的,因為就像完成了一份長久解答不了的試卷,稍為解釋了過去多年來的資產走勢。瘋狂的磚頭 () () ()篇 就像記載了人生的一段反省、修正的瘋狂軌跡。而磚門數讀三篇就像將餘下的最後一塊拼圖 (樓市短中長期的供求狀況) 拼上。對或錯也好,至少筆者確信自己已盡了力去完善這份物業投資試卷。

筆者的試卷答完了。那香港土地房屋問題的試卷,我們答了沒有?越鑽研下去,筆者越發覺在主流傳媒及主流輿論的引導下,我們的社會不止沒有踏上修正香港房屋問題的道路,反而越來越遠離正軌。而主流傳媒及主流輿論的引導不僅無法改變房屋問題的發展方向,反而讓問題隨時日發展變得越來越尖銳,社會大眾所承受的代債也越來越大。十年前那份在土地房屋問題上近乎零蛋的試卷,十年後仍舊是零蛋!

政府造地無力。2005-2015年十年間,香港已發展土地的面積只增加了400公頃,按35%用地用作住宅地計,只增加了住宅地140公頃 (約可建約7萬個單位,或每年7000個單位)。單計2016年住在非法劏房的人口已有19萬人,還未計算為數不少住在合法劏房(即納米樓)內的一大群港人。但市民大眾及利益團體卻全力阻撓造地,綠色唔郁得、棕色唔郁得、藍色唔郁得、邊陲唔郁得,你後花園碰不得、我後花園碰不得,海豚屋企碰不得、野豬屋企碰不得、高爾夫球也碰不得。就連對面河,對面岸的填海項目,我們也非要用環保、配套或生活質素的理由阻截下來。

 圖片SOURCE : https://news.591.com.hk/detail?id=9746

2018年11月2日星期五

給孩子的信 (三) 貨幣與購買力 (給12歲的你)

父親寫於2018.01.29  寫12歲的你

你看到這篇文章時應該已在唸初中。是時候讓你理解一下一些關於經濟的基本常識:貨幣與購買力。

貨幣在經濟活動上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不僅是交易的媒介,也是衡量商品價值的單位。購買力即一個單位的貨幣能購買多少商品。貨幣與購買力的互動就是經濟運行其中一個最重要的主軸。

如果商品的價值可以用貨幣衡量,那貨幣的價值呢?貨幣曾在19世紀中期與黃金掛鈎。即是說持有一元貨幣,能向政府索回一定數量的金銀,亦即是說政府需要持有一定數量的黃金才能發行一定數量的貨幣(即金本位)。但在金本位1971年結束後,貨幣已不再有含金量,政府也不再需要為發生貨幣備有相當數量的黃金。至此,貨幣失去了定錨,其價值變成取決於貨幣發行量,即貨幣發行量越多,貨幣的價格越低。

圖片SOURCE:  WWW.BAIKE.COM

2018年10月26日星期五

中美貿易戰 (七):圖解1985年《廣場協議》與 2018年特朗普式貿易戰 (上)

本文僅將一系列有關當年廣場協議與今天的美國對全球主要國家發動的貿易戰的事實、背景與數據呈現出來,讓大家能了解當下的貿易戰與1985《廣場協議》的差別。數據由筆者在各個網站提取,並作交叉換算,所以未必完全準確,但應該仍有一定的參考價值。筆者希望藉此在今天中美貿易戰陰霾密布的今天,帶來另一個思考的角度!

A. 涉事方經濟體積一覽:

1985年《廣場協議》(1)
2018年特朗普發動的貿易戰 (2)
美國 (GDP 43,460億美元)
美國 (GDP 193,906億美元)
日本 (GDP 14,010億美元) 即美國32%
歐盟 (GDP 172,776億美元即美國89%
西德 (GDP 6,587億美元即美國15%
中國 (GDP 122,377億美元即美國63%
法國 (GDP 5,598億美元即美國13%
日本 (GDP 48,721億美元)   即美國25%
英國 (GDP 5,342億美元即美國12%
加拿大 (GDP 16,530億美元) 即美國9%

小結:美國1985年是世界超霸,一國佔全球GDP 35%,今天已降至22%。而當年美國的對手日、德、法、英全部加起來,僅佔美國GDP72%。今天僅歐盟及中國已分別佔美國GDP 89%63%
值得提出一點:當年的世界還有一位GDP全球排第三,但軍力與美國不相伯仲的蘇聯。而當年的日、德、法、英全部都是活在美國的軍事保護傘下。而日、德兩國因為身為二戰的戰敗國,軍力及政治受到美國極大約束。所以,當年美國發動貿易戰,並能成功逼使日、德、法、英全部讓步投降,是有獨特的時空背景。

大家可能有所不知,時至今天,美國駐於日本及德國兩國的軍隊規模,仍是其海外駐軍規模的第一及第二位。當然,今日美國駐軍德國,僅能視作美國作為北約龍頭在歐洲的駐軍,與1985年美國駐軍德國時有極大的差異。今日貴為歐盟盟主的德國在政治上及軍事上雖則仍受制於美國,但已不再是美國的附庸。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A7%90%E5%A4%96%E7%BE%8E%E8%BB%8D


2018年10月19日星期五

三人行投資組合 (四):蟹鳥

話說上回講到領隊因應美國中期大選侵帝選情告急,於2018.09.13開始逆向增持前鋒中場,結果增持行動N次中伏,宣告計劃全面失敗,並見證大市越跌越甘。結果,領隊在2018.10.04全面裁減前鋒中場,陣容回復到只有一堆漫無目的在後場游盪的後衞。

雖則筆者有在三人行投資組合()定期更新狀況,秉承輸左就要認的良好傳統,三人行決定另文公開內部會議機密紀錄如下:

領隊 (筆者):長話短說,蟹鳥!

2018年10月14日星期日

瘋狂的磚頭 (九):昨日大嶼 與 明日大嶼

雖則敝博揶揄「明日大嶼」計劃遠水不能救近火,但敝博立場始終如一:支持任何能增加本港土地供應的措施。就算係我屋苑附近造地填海都一樣支持,甚至今次的山旮旯填個島筆者原則上都支持。

原因是錢根本不是錢,尤其是與美金掛勾的港紙,基本上同陰司紙無乜分別。2008年金融海嘯後,港人乜都無做過,香港政府的儲備已被美國政府強行徵收鑄幣稅,到今日已唔見左一半的購買力。所以,用陰司紙換土地,筆者絕對贊成。

如果博友不明白筆者想說甚麼,請問如果有倒後鏡,讓你決定2008年是否用政府一半儲備去啟動「昨日大嶼」或「昨日大西北」甚至「昨日大東北」去造一個能容納100萬人的新市鎮。如果你的答案是"去馬"的話,即今時今日面對「明日大嶼」或「明日大西北」甚至「明日大東北」,你的答案也一樣應該是要"去馬"。因為未來10年,美國政府同樣也會對香港強行徵收50%鑄幣稅,令我們的政府儲備的購買力大削一半。陰司紙唔用左去,留來給美國政府徵稅嗎?

筆者對填海做地計劃唯一的問題是:普通地由籌劃到見供應都要1015年。填海仲要係人工島,20年見到供應都已經好好了。問題是香港人等唔等到20年。筆者 磚門數讀 (三):202X年政府住宅土儲歸零,已計出202X年政府可能已用哂所有熟地,填海得來的地就當不用20年,15年就能造出房屋供應,到時都已經203X年了。202X203X究竟我地可以住邊度呢?

所以,請各位博友思考一下:如果綠色唔郁得、棕色唔郁得、藍色唔郁得、邊陲唔郁得,你後花園碰不得、我後花園碰不得,海豚屋企碰不得、野豬屋企碰不得、高爾夫球飛來飛去果度想錯你個心,查實邊度得呢?難道大家真的要搬去大灣區嗎?圍插劉華的,真心再問一句:劉華乜都唔理,做個不問世事的陶朱翁不好嗎?做乜叉要出來俾大家圍插呢!世人愛不問世事的陶朱翁,那你愛不愛任內不問世事,唔知做左乜野地出來的曾特?(利申:筆者不是劉華粉絲)


 圖片Source : 蘋果日報

2018年10月12日星期五

穀糠博客 (三):九陰白骨爪 與 羅庚股神 (全系列完)

熊市坐坐下,咪牛市囉!
放鬆D,笑返下啦,香港人!

上回講到,邁文瞞住家人報讀中文系,並以全職作家為終生事業。家人要求邁文證明全職作家能在文化沙漠般的香港謀生,否則必須轉讀商科。邁文遂成為了穀糠博客,以證作家收入足以維生。結果幾個月的努力,僅換來每日港銀10.59的卑微收入。一怒之下,邁文決定要學劏房業主三爺一樣,成為惡霸業主。

但邁文與租客兼恩師達叔見面後,達叔卻喚起了邁文成為作家的初心。邁文因而決定要繼續堅持追逐作家夢。一句 [在不尚文化的國度,需要有人相信文字的力量。在沒有夢的年代,更需要有人相信夢想,並敢於追夢。雖千萬人,吾往矣! ] ,在邁文心中千廻百轉,久久不能止息。

但夢想與現實之間,邁文還剩一道難關需要克服,就是爭取父母的支持,好讓自己能繼續念中文系,繼續走作家之路。邁文心想:他已經有嫲嫲的全力支持,只要父母其中一人的支持,就能取得大多數票,達成夢想。

SOURCE:射雕英雄傳劇照

2018年10月6日星期六

瘋狂的磚頭 (八):賣家、上車客、投資者消失之迷

話說筆者事隔兩年,最近又開始睇樓了。除了因為樓市又出現調整及傳媒又開始努力吹淡風外,還有一個令人覺得匪夷所思的原因:股票迷仔倉失利。其實,筆者當年買自住樓,同2015年尾買第一個香港收租住宅單位,部份原因都是股場失利。查實如果個個都是債王、股神、期權高手同賭神,又有幾人會喜歡做佛系收租佬賺果2-3%租金回報呢?

回歸正題,筆者最近又開始在熟識的地頭睇樓了。由於筆者屬極度懶惰的佛系收租佬,只在樓市回調期才會跟經紀打交道,而且只有三四個相熟經紀。一開波已發現經紀A,也是筆者認為是鋤(業主)價能力最強的那位資深經紀因身體問題,長期休假。只有徒嘆一句:物是人非事事休。結果唯有找來在同一經紀行任職,幫我們出租過單位一位資歷明顯較淺的經紀B協助。但似乎那位經紀B是喜歡鋤買家多過業主。懂得鋤業主價的經紀似乎是罕有生物,買少見少。哈哈!

悶文觀止

井底嘩 (七):零息負息無限QE就在眼前 / 我們只是代人付鈔的水魚! (筆者推介)

這篇文章旨在回應懶師姐在其主場召喚筆者,要求確認環球資產價格暴漲的原因是QE。由於這個學術問題,並非一兩句就能解答,筆者在本博另文回覆。 很多人以為 QE 是環球資產價格暴漲的根本原因。這個推演表面上是正確,因為資產價格只是貨幣現象。 貨幣濫發,必然會導致以貨幣計價 ...